close
「濕婆」的英文音譯是Siva 或Shiva,那個v音,古梵文讀p音,因而出現「婆」字,但這個字又容易令人誤解濕婆是女人。

百容寺是一個完整的塔群體系,周遭圍繞著十六座的中型塔,象徵當年高棉的十六個省份。
吳哥的四面像是吳哥王容貌的觀世音菩薩,但沒有大慈大悲的感覺,我感到的是觀世音的冷笑。冷笑甚麼呢?我想大概是賈耶跋摩七世把觀世音當作是自己的形象,太自我膨脹了﹗

以建築而論,吳哥是有其特殊價值的,其中以百容寺(Bayon)最為莊麗雄偉。它是一個完整的塔群體系,週遭幾十座小塔圍繞著十六座中型塔,象徵當年高棉的十六個省份。同時這些中型塔又圍繞著一個高達四十五米的中心大塔。若非每座塔都有一個扮觀世音的吳哥王頭像,則這樣的設計也算頗能體現井然有序的和諧。

可是沒有了菩薩保祐,這個視吳哥王為神的百容寺便有危機。當年打敗占婆族的賈耶跋摩七世信的是大乘佛,而無論是占婆或是被占婆滅亡的吳哥王朝,都信印度教,若非拜毗濕奴就是拜濕婆。而在百容寺附近的百肯廟(Bakheng)、巴塞廟(Prasat)或百富廟(Baphuon),所拜的全是濕婆。若得罪了濕婆,會是怎樣呢?


每座塔都有一個扮觀世音的吳哥王頭像。
在吳哥通所見的濕婆形象,總是面帶微笑,和藹可親。但真正的濕婆,不是這個樣子。「濕婆」(Siva)的翻譯,更會使人誤導,以為是個女的。實則濕婆三眼八臂,青頸披髮,狂魔亂舞。他是破壞之神,然而由於生、住、滅的循環,破壞之後又有創造,所以濕婆又象徵著再生、繁殖以至是財富和幸福的來源,而為人所信奉。

為甚麼筆者說不要得罪濕婆?因為我以為很多宗教的神祇,也如黑幫的龍頭,不加入黑幫,它與你毫不相干,可是加入後退出就難,若是想投靠別教而退出,更令該教面目無光,非要處罰不可。

當年的高棉人,不拜濕婆拜佛陀,結果也許一旦沒有佛陀的照料,濕婆就可乘虛而入,對高棉人發出了詛咒。近百年來,柬埔寨擺脫不了貧窮和落後,財富和幸福永遠匱乏,有時難免令人疑惑,這會否是濕婆神的傑作、一個永遠的詛咒?

濕婆的座駕是頭公牛,拿著三叉戟,第三隻眼在額上,且能發出強光,能置人於死地,不要激怒他。



遊柬埔寨若不去吳哥古跡,猶如入寶山空手而回。


小吳哥廟見證了燦爛的吳哥文化
吳哥古跡約有五、六百處,要遊主要景點,須預計至少一星期的時間。如今一些旅行社辦的柬埔寨團,甚麼金邊、吳哥窟四天遊,肯定不足夠。在金邊已逗留了兩天,還剩下甚麼時間遊吳哥?

吳哥在柬埔寨的暹粒省內,面積達一萬多平方公里,現今人口有七十多萬。可以從香港直航暹粒,也有從金邊乘搭飛機往暹粒,不到一小時,可在當地租住酒店,慢慢細心欣賞這個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吳哥古跡的發現,對柬埔寨來說是一個極重大的寶藏,這千年古跡見證了當時燦爛的吳哥文化及高棉族最輝煌的時期,透過從前遺留下來的建築、文化、歷史和藝術,讓人們重新認識柬埔寨。


如今所見的大吳哥,共有五道城門,兩旁是長長的一排石像。
吳哥王朝,始於七世紀,經歷八百年,十五世紀因泰人入侵,退守金邊,王朝從此湮沒,其大小城廟都被熱帶森林覆蓋,成為「失落之城」。今日的吳哥古跡,在一八六零年從森林發掘出來,歸功於法國學者毛歐(Henri Mouhot),而毛歐的研究,則是根據十三世紀中國元成祖時代周達觀《真臘風土記》的記載。

「真臘」即柬埔寨,因柬埔寨古稱扶南,真臘位於扶南之北,本是扶南的一個屬國,其後叛變,征服了扶南。由於真臘人屬高棉族,故被稱為高棉王國,變成今日的柬埔寨,這是淪為法國殖民地後的名稱。


大吳哥內的達普倫廟遺跡。
如今所見的大吳哥,共有五道城門,門上四面皆刻有佛像,門外兩旁是長長的一排石像,本身已是著名的景點。王城內散佈多處吳哥遺跡,較著名的有百容寺 (Bayon)、達普倫廟(Ta Prohm)、女王廟(Banteay Srei)、象台 (Elephant Terrace))等。

在進入王城之前,遠遠便會見到高達七米的大石城門上面,四面都刻著賈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但與婆羅門教不同的是,此像是象徵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佛菩薩。而在吳哥王城中央,是依照印度須彌聖山觀念建立起的百容寺(Bayon),它的特殊設計,是每一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三米高的賈耶跋摩七世的微笑面容。




女王廟以紅色石英砂質地建造,堅硬而不易風化。
離吳哥窟約二十五公里的班特絲蕾廟(Banateay Srei),建於公元九六七年。該廟素有「女王廟」之稱,又叫作「女王宮」或「女人的城堡」,是由拉真達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與賈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兩位國王所蓋,供奉濕婆神。

這寺廟早在公元一九一四年被法國人發現,但等到一九二四年後才開始重建整理,是一座面向東方,有內外三層圍牆的神殿。由於所用的紅色石英砂岩質地堅硬不易風化,當年藝術家創作的細緻玲瓏的浮雕仍是保得的鮮明亮麗,是吳哥裡雕刻最精采的建築。

因為相較於其他寺廟顯得嬌小,最令人讚賞的是廟中的精細雕刻。據說此廟是由一位民Z彪炳的大臣所建,為了不冒犯國王,將建築尺寸縮小,例如廟堂的大門僅一百五十公分高,一般人出入皆須彎腰而行。



女王廟最令人讚賞的是廟中的精細雕刻,原是堅硬石塊,創作者竟能如雕刻木頭般琢鑿出層次分明、線條柔纖的精細作品,不論門楣、石壁或窗櫺,都刻鏤得一絲不茍,巧奪天工,是吳哥所有寺廟中石雕作品最上乘,也是柬埔寨藝術的顛鋒之作。

另外不論走到哪一座神廟,大都能看到毗濕奴神的座騎,稱為格魯達(Garuda)的神鳥,以及小仙女(阿帕莎拉,Apsara),廣泛引用在門楣、樑柱及牆面的裝飾上,輕盈了石塊建築的厚重感,也使嚴肅的神廟熠熠生輝。


女王廟廟中的雕刻精細,不論門楣、石壁或窗櫺都刻鏤得一絲不苟。
觀賞過柬埔寨古典舞蹈後會發現,釵h舞姿和廟牆上的小仙女如出一轍,圓滑彎曲的手勢隨著纖細的腰身柔和的擺動。法國雕塑家羅丹目賭後曾形容為:「予人驚奇的惑美」。小仙女浮雕婀娜多姿的模樣,是吳哥窟遺址中所有小仙女刻像之冠。

遊客不妨利用旭日初升的早晨,來這裡捕捉女王廟的美景。因為此廟入口正面朝東方,這段時間的朝陽最能襯托出雕刻的精緻與典雅。當陽光照在紅色砂岩構成的建築上,裡頭的石英結晶受光,便能反射出璀璨耀眼的迷人光輝。



達普倫廟不僅堆滿崩落的巨石,且被巨大樹木盤結在圍牆和廟門上,蔚為奇觀。
遊吳哥不應錯過著名的達普倫廟(Ta Prohm),位於王城外東面約一點五公里,十二世紀中至十三世初由賈耶跋摩七世(Javavarman)為紀念其母親及十八位僧侶興建,又稱「母廟」。原來的寺廟,東西長一千米,南北寬六百米,圍牆內有三重迴廊。當年它是一所擁有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廟宇和修院雙重功能的神殿。

但如今這寺廟崩落毀損的情況相當嚴重,只剩下長、寬各為四十米及三十米的內層圍牆。 四面方位開有四座門廊,主殿面向東方,北側突出門廊上有毗濕奴的浮雕。由東門走進去,經過一道長長的迴廊,頂端有成列小仙女浮雕。神殿內則是供奉「智慧女神」,傳說是依據賈耶跋摩七世的母親形象雕塑。


現時,整座古跡基本上保持被發現時的模樣,並無刻意收葺。
印度的智慧女神,即般若佛母,是般若波羅蜜多佛母的簡稱,梵文名PrajnaParamita,是般若波羅蜜多的化身;般若意為智慧,而智慧就語同諸佛與菩薩的母親。通過智慧就可到達涅槃的彼岸。

由於此廟一直未被重視和研究,庭院裡不僅堆滿崩落的巨石,且被各種植物佔據,甚至有許多巨大樹木盤結在圍牆和廟門上,反而成為此廟奇特的景觀。一棵棵大樹將古跡緊緊抓著,彷彿要把它吞噬。它自十九世紀中葉被法國人發現,日漸被樹根莖幹緊緊盤結,終於放棄整修。目前這寺廟除了稍為開闢一些小路讓人通過,以及防止進一步遭叢林吃掉外,整座古跡基本上保持被發現時的模樣。

達普倫廟為吳哥古跡內最大的建築群之一,據石刻紀載,寺內有二百六十尊神像、三十九座佛塔,並擁有三千一百四十條村莊,以及接近八萬人居住,可見其重要性。


把達普倫廟盤結的大樹,當地人稱為卡波克,其根莖粗壯發亮。
把達普倫廟盤結的大樹,當地人稱為卡波克(Kapok)的蛇樹,其粗壯發亮的根莖,繞過樑柱、探入石縫、盤繞屋簷、裹住窗門,深穩緊密地縛住神廟,以讓枝幹有力地向天攀升。

蛇樹由一顆不起眼的小種子開始,歷經數百年努力,而今卡波克蔥茂的樹葉就像祈神的臂膀,成功地伸向天際,與神廟爭光,蔚為奇觀,以至有些學者甚至認為這些樹也應列入神廟歷史的一部份而一併保護。

當陽光穿過樹頭,悄悄從殘破的屋頂伸入廟內,然後像嬉戲的靈魂般飄浮,一會兒駐足無頭神像,一會兒憩息牆上浮雕。靜聽隱身樹中的山鳥啼咕,像是昔日僧侶敲打木魚的殘響,喚活了瀰漫四野的靈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91871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